Beijing, China: ☀️ 🌡️+34°C 🌬️↑4km/h

最近再次阅读了毛选的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部分,因此想同时结合自己对机器学习的理解,对机器学习的过程进行重新阐释。

我们先做这样一个设想:上方的整个圆形表示整个宇宙(即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的最大容器),圆形内的小圆则表示存在的某些星球,则其中一个星球上,生活着一个原始部落,它们每天要面临的首要困难便是吃的问题,经过经验的积累,它们学会了捕鱼,每天会派遣一些人外出打渔。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内,整个部落对于鱼每日的数量需求是固定的,都是 100 条,但是每天捕鱼的数量却并非固定的,于是,一段时期内的认识-实践的运动过程便开始了。

(感性认识阶段) 此时,这个部落的族长开始思考,每天捕鱼的数量与什么相关呢?天气,每次下雨的时候鱼儿时常都会跳出水面,这时候的鱼加容易捕捞;还有捕鱼的人数,派出去的人多一点,捕鱼的数量自然就多一些;再想想,还有族人捕鱼技巧的是否娴熟,娴熟的自然捕捞得也更多了些。就这样,族长根据自己对“捕鱼”这件事情本身,根据自己对直观感受和初步理解,得到了这样一个“真理”:每到下雨天的时候,人应该少一些,对于那些捕鱼技巧还不够娴熟的族人,每次外出捕捞的任务的人员数量应该增多一些。

(初次实践) 就这样,族长根据它的“真理”,组织着整个部落的有条不紊的运行,但现在又出来了问题:由于是直观的感受判断,他无法预知每次捕鱼的数量,派遣族人数量较多的时候,由于现在是夏季,天气炎热,多余的鱼无法保存很快便会腐烂,造成资源的浪费;派遣的族人少的时候,鱼又不够吃,一些族人可能又会挨饿,于是它开始思考能不能定量预测到每天捕鱼的数量呢?

(理性认知阶段) 所幸,他读过小学二年级 🤪,首先,他分析总结出哪些主要因素可能与捕鱼的数量相关,于是他根据从书籍上获得的简介经验假定每日捕鱼的数量符合$$y=ax_1+bx_2+cx_3+d$$的函数关系,其中 x1 表示天气(晴天、多云和雨天,分别用 1、2、3 表示),x2 表示捕鱼人的数量,x3 表示捕鱼人技术娴熟度(从 1 到 5 共计 5 个等级),d 表示其他存在的不确定因素(为常数-2)。接着,他收集了前十天的历史数据,不断的推导演算,不断分析,最终发现当 a、b、c 分别为 10,2,10 的时候,整个表达式基本能推断出前十天的规律来。他很兴奋,很快根据自己发现的这个“真理”对每天外出人员的队伍进行周密部署,这里既有考虑到客观条件的自然环境,又有考虑到主观条件的人员本身,于是,他准备开始在第十一天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试试,看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,因为“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,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,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。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。”

(再次实践) 第十一天恰好是个雨天,于是他打算派出 21 位娴熟度为 3 的人员出任务(10✖️3+2✖️21+10✖️3-2=100),结果很不幸,由于自然界存在的其他客观原因,他捕捞的数量仅有 50 条,与自己的期许的结果大相径庭,于是便有一半的人在饿肚子,第十二天,第十三天皆是如此。

(反复认识实践) 于是,他以三天的预测结果为一个周期进行检验,不断修改整个函数的参数,只是他不太懂得梯度下降算法 🤡,只能根据当时已有的经验知识变化参数。就这样,一天又一天的时间流逝,实践总结,总结实践,就这样反复交叉着。终于一个月以后,他得到了最终的“真理”,并且可以保证每次预估的数量和实际捕捞的数量误差在一条一内,族人每日都能吃饱,皆为之喝彩助兴。

(认识运动的后续) 这位族长是在秋天伊始之时别大家举荐上去的,在他的带领下,大家对未来的生活仿佛有了更多的期盼,然而,秋去冬来,河面开始结冰,捕鱼工作愈发艰难,每次捕鱼的时候必须得有几个人先负责将冰面凿开,那个夏天的真理早已不适用于冬天,季节有了更替,族长也不得不感慨“真理只有相对,宇宙中所有相对真理的和才是真理。”认识运动到这里也算是基本完成了,在这一阶段内,无论是对于主观世界或是客观世界的改造都有了新的提升。

而这个客观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,于是社会就这样演进发展。